2009年5月17日 星期日

癒花園之夢


最近,我們在計劃一個「癒花園之夢」,想邀請你來一起讓這個美夢成真。
人活著並不容易,要活得自在更不容易。在人生的功課上發生難題的時候,經常不知如何自處。有時候拄在那兒,難處一下子好像就平撫了;而有時候拼命想要從捆綁中掙脫出來,越想逃,卻捆得越緊。
內傷是不容易治的,因為它沒有傷口。沒有明顯的傷口,說不出哪裡出事,但是卻痛不欲生。旁人都知道你很痛苦,都想幫上一點忙,他們有的拿這個藥給你;有的建議你去看哪一個醫生。你確實也試了幾味偏方,看了幾個醫生,不過,好像沒有什麼改善助。
一直到有一天,你不經意地把自己的困難告訴某一個人;或,你聽到某一個人的愁苦跟你的痛好像是在同一個旋渦裡,而他似乎隱隱約約地知道旋渦的破口處在哪裡,只要從這裡一抬起頭來,立刻就可以吸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新清之氣。他很熱心地牽著你的手,要帶你到那旋渦的破口之處,並且撐著你的肩膀,和你一起探出頭去。
「哦!-------------舊事都已過了嗎?」你好不容易喘了一口氣。
「別多擔心,休息一下。」那個拉你一把,引你走出旋渦的人安慰著你,你們兩人一起沐浴在「癒花園」的馨香之氣氛圍裡。
原來內傷的療癒是這樣進行的,當我們安慰了別人,我們同步安慰了自己;當我們為別人的傷口敷藥,我們同步同步找到自己的傷口,並且上了藥。

歲月的催逼,我們常常會想起要做一些幫助別人、讓別人開心的事。但是不知從哪裡開始,也不知道怎麼做。這樣的心念,對於吃苦受傷越多的人,就越感到迫切。
現在,「癒花園」邀請您來當一名園丁,我們計劃在全台灣不定期、不限地點,開設許多場次的講談會。第一梯的開始,我想到你,因為你是我信得過的好朋友,我想邀請比當一名講師。我會安排三個陌生人和你一起懇談。講談會可以在台灣任何一個地方進行,一個咖啡屋、你上班的地方、你家,或是一顆大樹下。你的責任就是了解這三個陌生人,知道他們的困境,幫他們想想辦法,安慰他們。

1.這是一個每一場兩小時的講談會。我們先把講師的專業及人生背景,講談會時間排定,並在網路上召募學員,總部會根據學員的需要,安排與講師。三人聚齊,我們就通知講師。
2.大學教授、農夫、目不識丁的阿嬤,都可以擔任講師。只要你是一個願意幫助陌生人、願意與人分享生命經驗的人,都可以當講師。這一次,你擔任某一個課程的講師;下一次,你可能成為某一課程的學員。「癒花園」是一個天助、自助、人助的互助團體。
3.如果你願意參加「癒花園」,請寫信給我,並且告訴我,你在一週裡,有哪些時段是比較自由的?你希望在哪一個地方聚會?你最想和人分享的是哪些主題?我有一個專門辦理這個行政工作的e-mail,請寄ekklesiatw@gmail.com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為什麼基督徒更應該成為癒花園的園丁?



多數的基督徒幾乎沒有選擇,就已經在大教會聚會,並且視為天經地義了。大型的教會確實人才濟濟,肢體健全,但是也因為它越來越大,使得許多基督徒在 靈命的增長上遇見困境。
初代的教會主要聚會點的確是在家中。使徒在猶太會堂講道,通常不久就被趕出去了。新約也經常提到在某人家中的教會。於是有人從教會的發展史上,開始反省多大的教會才是適當的?
或許你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反觀自己和教會的關係︰
1.你和教會的弟兄姐妹很親近嗎?你知道幾位弟兄姐妹的近況?包括他最開心的事是什麼?最煩惱的事是什麼?他最期待完成的事是什麼?如果你需要買一本書或一個禮物送給他,你知道該買什麼嗎?
新約裡的五十四處「彼此」經文。聖經告訴我們要擔當彼此的重擔(加六2),彼此勸戒(西三16),彼此認罪(雅五16)。在太大的團體裡,很難遵行新約的命令。
2.你多久沒有在教會發言?你所說的話、做的事對教會都造成如何的影響?你到教會都只是去「受」的多嗎?你「施」了什麼?貢獻了什麼給弟兄姐妹?哥林多前書第十一至十四章,聖經具體指示該「怎樣舉行聚會」。哥林多前書十四章26節說,你們聚會的時候,各人或有詩歌,或有教訓等等,每個人都應該能夠有所貢獻。這似乎只有在比較小的環境下才可能做到。
3.你最近一年來,和多少非基督徒談論聖經?和多少基督徒談論聖經?兩個數字是不是太懸殊了?姑不論任何教會活動,僅以人次來計算,你的教會一年服務多少人次的非基督徒?服務多少基督徒?會不會幾乎都在服務基督徒?
4.你的教會在蓋教堂、培訓牧師、幹部等是不是耗費太多時間了、太多金錢?美南浸信會估計,成立一間新教會要花三十二萬美元,台北的教會光買房子的錢動輒上億元是很常見的;如果把牧師、專職同工第一年的薪水納入,那就更不得了!與此對比的簡單教會或家庭教會,卻能以微不足道的成本和很快的速度來倍增,這在許多國家已經實地證明,並且受到全世界基督徒的矚目與歡迎。
「癒花園」的構想就是來自簡單教會或家庭教會的主張,我們深信上帝要使用的人,不只是大型教會的牧師和幹部,祂要使用像你和我一樣的普通人,來傳講他的慈愛與能力。在 「癒花園」裡,你遇到的人,都是上帝揀選而來的,祂要藉由聖靈,使用你來安慰陌生人,安慰悲苦的心靈。
如果你想要成為「癒花園」的園丁,你還是可以在你現在的教會聚會,「癒花園」將另外扮演一個促成你靈命成長的「幫助組織」。歡迎你寫信到ekklesiatw@gmail.com,告訴我們你的大名,聯絡方式,以及你對「癒花園」的期待。行政中心會與您聯絡。

2009年5月15日 星期五

如何成為一名癒花園的講師?



1.「癒花園生活講談會」的行動是怎麼來的?

1.1「癒花園生活講談會」是根據「教會即小組 / 小組即教會」的信念發展出來的關懷行動。在這一個信念下,每一個人都是牧師,任何地方都是教會。
1.2「沐恩協會」在全台灣找到了一群人,他們來自四面八,都有專攻的術業,在各行各業及年齡層上,他們或許不是最頂尖之人,但是大家都有一個單純的共識︰「幫陌生人想辦法,給失意人安慰」。基於這樣單純的動機,這一群人願意在業餘時間,貢獻幾個小時給素不相識的人,提供給一個萍水相逢的靈魂關懷與安慰,以及一些有用的知識、意見,幫大家想想解決困難的辦法,彼此交換人生的經驗。

2.在講談會中,大家要談什麼?

2.1總部會根據講師的專長及特別的人生經歷,設計不同的講談主題。學員可根據自己的需求,參加不同的講談會。
2.2總部在每一次講談會之前,在與講師和學員聯絡後,會分別再通知講師學員的特別需求,並微調講談分享的主題。
2.3除了專科的術業之外,講談會主要在突破在都會壓力中造成的困境,例如失戀的滋味;異性的交往;同性的戀情;考試的焦慮;夫妻的相處;離婚的關卡;親子的關係;單親的教養;外遇的困境;職場的苦悶;創業的難關;失業的徬徨;手足的失和;健康的紅燈;疾病的折磨;官司的糾纏;老年的孤獨;信仰的困境等等。

3.怎樣成為一名講談會的講師?

3.1大學教授、漁民、農夫,一個目不識丁的阿嬤都可以成為講談會的講師。他(她)必須是一位樂於助人、樂於與人分享,特別是願意成全弱勢的陌生人;願意傾聽、願意陪伴的人。
3.2總部根據講師的背景、專長,更重要的是根據講師特有的人生經歷以及人格特質,來設計講談的課目。高學歷代表高專業,可以與學員分享人間的知識與技能;特別的人生經歷是上帝特別的安排,可以與特別的人分享,體驗與上帝的恩典。

4.為什麼要成為一名講談會的講師?

4.1豐富自己的生命。別人的故事是自己人生的鏡子。
4.2幫助別人等於幫助自己。當療癒他人的人生傷口的同時,自己的人生傷口也同步癒合。
4.3善的推行與善的循環。

5.講談會在哪兒舉行?什麼時候舉行?

5.1台北市的講談會儘量約在西門町的「沐恩家園餐廳」,這是一個福音餐廳。台北市之外的講談會,目前正在尋求主內經營的餐廳。
5.2講談會三人成行,講談課目有三人報名即由總部進行電話初步探訪,確定適宜參加活動,即告知講談會何時何地舉行。
5.3講談會以茶會(或餐會)進行。茶餐點費用各自付擔(學員與講師);參加學員每人奉獻100元給沐恩協會做為行政費用(ATM轉帳)。

6.講談會怎樣進行?

6.1每一場講談會為時二小時 (120分鐘)。
6.2講師自我介紹、破冰及禱告:5分鐘。
6.3每一位學員自我介紹及對這一場講談會的期待:5分鐘(每人)
6.4第一回合:講師針對每一位學員的需求進行建言(10*3=30分鐘)
6.5第一回合學員回應:(10*3=30分鐘)
6.6第二回合:講師針對每一位學員的需求進行建言(10*3=30分鐘)
6.7交叉討論、講師結論及結束禱告:10分鐘。

7.講談會的結束及未來的聯絡?

7.1講師不留私人電話給學員、不私下接待學員。
7.2在講談會上,講師不得明示或暗示推銷某種商品,講師與學員不得有金錢借貸情事,以及私下男女逾份的感情情事。
7.3學員與講師的後續聯絡一律在部落格上進行。無論講師或學員的申請,一律以網路通訊,請寫信到ekklesiatw@gmail.com,包括您的姓名、聯絡電話,以及說明您對選定的「講談會」有哪些期待。[ 癒花園 ]行政總部會根據您的需求,幫您安排相關的課程與講師。
基於網路安全,課程相關的問題,可在本文下方的意見欄上反映;私人的資料及問題建議來信ekklesiatw@gmail.com討論,以免引來不必要的困擾。

2009年5月12日 星期二

神祝福傳統教會和小組教會


根據記載,耶穌只有在兩個場合談到教會。第一次是在馬太福音第十六章,彼得做出重大的信仰宣告,「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然後耶穌回答,「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它。」

馬太福音第十八章,討論怎樣處理信徒生命中的罪時,耶穌說,如果犯罪的人不肯聽你,你就帶一位見證人一起去找他,然後就告訴教會。接著又說,「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若是你們中間有兩個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麼事,我在天上的父必為他們成全。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這顯然是一個地方上的信徒團體。很多人以最後一句,「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作為教會的最簡單定義。
簡單基督教聚會的地點五花八門,有辦公室、醫院、退休中心、工廠、住家、樹下,甚至在教堂!同樣地,在家裡聚會也有可能像在有尖塔的教堂裡聚會一樣傳統。
在使徒行傳第二章,我們看到,教會最初期的那段日子,「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地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歡喜、誠實的心用飯,讚美神,得眾民的喜愛。主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
現在怎樣呢?在世界各地,神正在祝福各種傳統教會和小組教會,也祝福家庭教會運動。在許多傳統和小組的教會模式內,我們看見聖靈悄悄地提醒大家朝向有機式、以小團體為基礎的方向發展。這三種教會模式都需要團結合作,才能竭盡所能拓展神的國。

2009年5月11日 星期一

教會由獨腳戲,改變為人人都是祭司


神正強調管理教會的方式必須從根本改變。植堂運動主要都是以小組為基礎而紛紛出現,無論小組是在家裡、辦公室、工廠、學校、或大家花時間聚集的任何地方。小組由平信徒帶領,神職人員和平信徒之間的區別逐漸消失。他們積極傳福音,剛信主的人很快就接受門徒訓練,然後差派出去,自行成立新的教會。小組不大講求形式。聚會時間(經常以一頓飯為基礎)是有機體,自由流暢,具體滿足與會人士的需要。每個人都扮演一個活躍的角色,沒有人袖手旁觀!

我們稱為「教會」的每件事都改變了。教會從教牧職事,改變為使徒和先知的職事。教會從主日崇拜,改變為天天敬拜。教會由一人主演的獨角戲,改變為「人人都是有君尊的祭司」。教會從單一的崇拜用建築物,改變為每個家都是神的家。教會從會眾模式,改變為家庭教會模式;從大聚會,改變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教會從傳統的崇拜模式,改變為開放體系。神說,「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澆灌男人和女人,少年人和老年人,每一位。」
教會從單一的崇拜用建築物,改變為每個家都是神的家。教會從會眾模式,改變為家庭教會模;從大聚會,改變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教會從傳統的崇拜模式,改變為開放體系。
(《家庭教會成立手冊》菲莉西緹.戴爾 編著 翻譯:平山)

神正使用像你一樣的人來成立教會


在世界各地,神正使用像你一樣的人來成立教會。工商人士和家庭主婦,老人和小孩,文盲和博士(不過文盲更多),正蒙神使用,擔任祂的僕人來拓展祂的國。祂的百姓正在從事神國任務,要使人作門徒。耶穌正在建造祂的教會!

成立教會的工作,不再保留給受過多年神學院訓練的人來做了。它不再只是具有牧師頭銜的人的工作,也不再只是那些具有特殊恩膏的人的特權。
我們雖然缺乏天生的能力或經驗,但聖靈卻不受此限。神所尋找的,只是一個樂意作僕人的心,以及願意傾聽祂聲音、跟隨祂領導的人。(引自《家庭教會成立手冊》菲莉西緹.戴爾 編著 翻譯:平山)

癒花園生活講談會課程及講師介紹


講師名單尋求同意中
(如果以下您有中意想參加的課程 請在回應中報名 並來信說明對這場講談會的期待)
無論講師或學員的申請,一律以網路通訊,請寫信到ekklesiatw@gmail.com,包括您的姓名、聯絡電話,以及說明您對選定的「講談會」有哪些期待。[ 癒花園 ]行政總部會根據您的需求,幫您安排相關的課程與講師。
基於網路安全,課程相關的問題,可在本文下方的意見欄上反映;私人的資料及問題建議來信ekklesiatw@gmail.com討論,以免引來不必要的困擾。


台北地區
1. 徐亞伯(沐恩家園牧師)︰信仰的困境
2. 楊萱閨(沐恩協會會長,台灣特殊教育先驅者)︰殘障教育、信仰問題。
3. 鄭春鴻(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文教暨公共事務部主任)︰文學創作、新聞編輯、癌症病人及家屬關懷。
4. 魯怡君(中華神學院區牧輔導碩士)︰婚姻問題、同性戀情、青少年問題。
5. 魯柏君(人本教育基金會主任,清華大學物理系)︰台灣教育問題。
6. 鄭勝己(中高級英語檢定通過)︰小提琴入門、電吉他、爵士鼓、熱門音樂、英語檢定。
7. 鄭悅己︰鋼琴、中提琴入門、聲樂入門
8. 鍾世俊(清華大學碩士,新竹同步幅射中心主任)︰物理、同步幅射
10. 徐聖輝(和信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憂鬱症等精神疾病。
11. 林彥妤(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心理諮商、癌症心理學
12. 姜紹青(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藥劑科組長)︰藥學、用藥知識。
13. 姚孟昌(輔仁大學教授,英國倫敦大學博士)︰法學、哲學、史學。
14. 洪玫(英國倫敦大學企管碩士)︰英語、企管。
15. 劉克銘(資深記者)︰新聞採訪寫作,國劇入門,弱智者教養及照顧
16. 紀月娥(資深國小教師,特殊教育專家)︰兒童國語文教學、自閉症兒童及弱智者教養及照顧
17. 何芳菊(和信醫院公共事務室主任,英國餐旅碩士)︰旅遊、英國留學、餐旅管理
18. 康淑娌(和信醫院醫學物理師)︰癌症放射治療、癌症病人關懷
19. 趙曉吟(和信醫院文教部影像傳播管理師,台灣藝術大學)︰影片剪輯、影像傳播
20. 黃小萩(和信醫院圖書室組長,輔大圖書館系)︰圖書管理、數為學習e-learning
21. 朱玉芬(和信醫院文教部專員,政大圖書館碩士)︰圖書管理、
22. 蕭榮華和信醫院放射腫瘤科秘書)︰統計分析;癌症病人及家屬關懷
23. 巫小姐(癌症病人)︰癌症病人抗癌鬥志的建造、心情分享
24. 宋小姐(癌症病人)︰癌症病人抗癌鬥志的建造、心情分享
25. 劉太太 (癌症病人家屬)︰關懷探訪
26. 吳周太太(癌症病人)︰癌症病人抗癌鬥志的建造、心情分享
27. 曾雅欣(和信醫院護理長)︰癌症病人護理
29. 唐宙斯︰聖經陪讀
30. 王明遠︰聖經陪讀
31. 林紀穎(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住院醫師,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讀些什麼?
32. 洪政道(牧師)︰如何戒毒 (洪牧師曾接受戒毒)
33. 呂月華(畫家)︰西畫創作
35. 林鈴碻(作家、出版家)︰寫作、編輯
36. 林靜靜(作家,公共衛生博士,資深醫藥記者主編)︰大台北如何尋醫?
37. 范進益(作家、媒體人)︰電視傳播經營、廣告學、網路行銷
38. 賴玫璇(餐廳董事長)︰餐廳經營的評估
39. 葉正言(救國團專員)︰團體康樂活動的經營,青少年問題
花蓮地區
40. 陳小姐(癌症病人,國畫家)︰癌症病人抗癌鬥志的建造、心情分享。
台中地區
41. 鄭小姐(癌症病人)︰癌症病人抗癌鬥志的建造、心情分享
嘉義地區
42. 柯小姐 / 劉先生(癌症病人及家屬) 癌症病人抗癌鬥志的建造、心情分享、養蘭專家
高雄地區
43. 鄧伯宸(作家、翻譯家)︰文學創作、中英翻譯
44. 洪博學(作家、心理輔導)︰心理諮商
45. 傅孟麗(作家)︰兩性議題、文學創作
46. 王蜀桂(作家)︰田野調查、報導文學
47. 劉俊餘(聖經文學教授)︰聖經研究
48. 許昱裕(畫家)︰西畫創作、電腦與美術
49. 邱崇杰(漫畫家)︰漫畫創作、語言障礙的克服
50. 鄭培璋(退休英語師)︰國中英文學習
51. 蕭青杉(輔英大學教授,國樂家,高雄市國樂團創團團長)︰國樂、文化及藝術行政
52. 張藹君(立志中學英文教師)︰英語教學、留學澳洲顧問
屏東地區
53. 曾寬(作家)︰文學創作